猜你喜欢
更多>今天的技术与媒介已经不同程度地介入了所有创作者的生活。但对于创作者来说,创作是更需要训练还是天赋?不同创作者看待创意的眼光又是一样的吗?人工智能究竟会不会影响未来的艺术创作?这次与艺术家和设计师一起,看看他们的创意世界。
本期,巨量引擎推出的创意播客节目《意思波儿》,由巨量引擎创意研究所研究员谭睿主持,邀请了影像艺术家、时尚摄影师冯立,千高原艺术空间创始人、艺术收藏家刘杰,和巨量引擎营销创意设计负责人吴龙光、巨量引擎营销智库《动见》负责人鲁欢,从艺术家与设计师的观点碰撞中,挖掘创意的新可能。
艺术家和设计师如何看待创意?两者有何区别?
创意似乎在很多行业都存在,但对于行业内的每个人来说,创意又是不一样的,通常人们都会认为艺术的创意与广告的创意是不相同的,但又有人纠结其本质是相同的。对此,从事广告行业的设计师吴龙光说道:“从设计角度上讲,我们的创意其实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广告是一场战争的话,我们需要用最少的炮弹去占领一个岛屿,这就是创意的工作。”设计就在于用创意最简单化的把目的实现,帮助品牌表达,帮助广告中的产品去表达。
相反,在影像艺术家冯立眼中,他认为创意就是一种好玩有趣的、会让人产生共鸣的东西,它就像从一个平静的水面上扔下一个石头,那个石头就是创意。在艺术领域,似乎没有创意就是创意,创意对于艺术家来讲,其实更像是一种没有指向性的存在。
同样,艺术收藏家刘杰也表示到:“艺术与设计最大的区别就是设计是有用的,艺术是无用的”。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设计是先有目标再做,但艺术可能更像是在荒芜中去寻找一种新的可能性,在白纸上做新的涂抹和构架。
创作的直觉、设计的眼光是可以被训练的吗?
创意是灵感的散发,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更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不像解数学题需要的逻辑性,通过训练就可以提升。对于艺术家而言,在创作时的直觉是否能被后天的训练所激发?同理,设计师的创作眼光又是否能被训练而成?
冯立说:“你日常积累下来,突然有一天你觉得你该哭的时候就哭了,该笑的时候笑了,就是一个很正常的一种事情,自然而然出来了。”没有所谓的绝对天赋或绝对训练,创作的直觉是会随着时间的累积而积累起来的,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反之,吴龙光说道:“训练大于天赋,设计师会说这个图形的背后是我看的每一部电影、喝过的酒、看过的每一个展览、听过的每一首歌,一切都是这样一个积累的过程。”相比于艺术,设计的后天训练更重要,是每一次经验的沉淀,从而形成自己的独有的风格特色。
而对于艺术收藏家刘杰,他表示天赋的确存在,需要有合适的机会去激发,同时努力也很重要,创作就像是一个建筑机构,没有天赋可能会成为空中楼阁,但如果有后天的职业化训练,天赋就会使得建筑熠熠生辉。总之天赋和训练都是很重要的,都是需要存在的。
如何看待网络对创意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意同样与以前的含义大不相同,可以看到不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广告行业,创意作品都有很大的区别,或许是自上而下的逐渐平民化、草根化,又或许是其他,网络对创意的影响广大。
影像艺术家冯立说道:“我觉得网络一个是非常伟大的、而且改变了整个全人类的一个生活方式,而且我觉得尤其像数码这个媒介,我拍了一张照片,我马上可以通过手机发到网络平台上面,让很多人看到,我觉得这个是摄影最吸引我的地方,尤其是数码它很吸引我的地方,它有及时性。”
这样的变化精确的说是技术导致,是技术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让很多人能够参与到之前少数人从事的职业当中来,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让大众创作逐渐简化,让信息爆炸化,传播快速化,但同时也存在另外一个影响,创作的内容逐渐庸俗化带来的审美降低和深度思考能力减弱,人人都能创作的时代下,创意更像是一个金字塔,底座越来越大,但塔尖永远是小的。
人工智能有没有可能产生创意或者艺术?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世纪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虚拟AI到底会不会对创意产生影响,或者由人工智能创作出新的创意和艺术,对此刘杰说道:“基本上我觉得这个问题就是电脑可不可以取代人脑?有一点可以肯定,我相信在很近的一个时间,一定会产生一部分基于人工智能的艺术作品,但是这个背后其实还是人脑在掌控。比方说冯立可能借助了相机和闪光灯,那么纯手工的绘画可能借助了笔和油彩,这个可能借助了AI技术,但最根本的其实是看谁在发指令。”虽然现在有存在相关的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和广告行业的创意作品,但除去人工智能的衍生品外,由人工智能创作出来的作品说到底其实都是由人来掌控,人工智能只能算得上是工具技术上的帮助。
同时鲁欢也说道:“AI技术对于内容的生产上,虽然可以写诗,说到底只是对字符的组合排列,但对于小说撰写,AI技术是做不到的。所以说弱人工智能在内容创作上,只要涉及到逻辑性就不行。”现如今,人工智能可以简单地进行内容上生产,但具有深度的逻辑的思考创作,还是不能支持。
艺术家和设计师对于两个行业而言,都是创意的重要输出口,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创作的目的不同,但总而言之都是在表达,只是表达的对象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在加速发展的内容时代,不论是艺术还是广告,创作者似乎给人的感觉都是简单的,在自有封闭的领域里做内容输出,其实当技术和媒介的力量越来越大时,也能够为创意增添色彩,从而激发创作者去发现由创意带来的新创意。
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