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更多>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消息,今天上午,南京被列入世界文学之都,扬州入选世界美食之都。
资料图 新华社
据了解 ,10月31日,教科文组织和来自全球24座城市的代表将共同庆祝世界城市日。另外,在“世界城市日”这一天有66座城市新加入UNESCO,使其网络成员数达到246个。该网络是汇聚全球以创意作为发展基础的城市的平台,创意领域包括音乐、手工艺与民间艺术、设计、电影、文学、媒体艺术及美食。
据悉,庆祝活动是开展“城市对话”的机会,将展示部分城市在依靠创新和集体智慧打造未来方面的经验。
“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评选项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推出,目前已拥有246个成员,该项目的评选领域有七大主题,包括文学、电影、音乐、民间手工艺、设计、媒体艺术和美食等。
UNESCO总干事阿祖莱表示:“这些分布在全球的入选城市都以各自的方式使文化成为其发展战略的支柱,而不仅仅是补充,这有利于社会创新,对于青年一代尤为重要。”
南京为何当选
南京“文学之都”申办工作小组顾问、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师陆远告诉记者,作为中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绵延近两千年的文学脉络,让南京自古就拥有了海量的作品和文学大家“粉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馆’即设立于此;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批评专著《诗品》、第一部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文心雕龙》、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等均诞生在南京。”
“南京文脉持续绵延长达1800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万多部文学作品与南京相关:《红楼梦》《本草纲目》《永乐大典》《儒林外史》等传世之作都与南京密不可分。近现代以来,鲁迅、巴金、朱自清、俞平伯、张恨水、张爱玲等文坛巨匠也都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作家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大地》就是在南京创作完成的。”陆远介绍。
不过,陆远特别强调,在教科文组织对“文学之都”的评选要求中,除了对参选城市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文学作品产出数量有参考外,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则是,跟这座城市有关的文学作品或者说文化成果,与当地普通人能否共享,“也就是说在这座城市里,文学的亲民性有多强。”
“我们在申请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陆远解释,“南京尤为特别的是,自建都至今,两千五百多年间,城市生活中心的移动不超过五公里。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六朝、唐宋、明清还是近代,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都处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中生长绵延,这对生活在当下的南京市民来说,身边的山山水水、草木风景、或是人文建筑,与千年前没有太大地理上的差别。”
“抬头是南唐李煜吟诵过的春花秋月,低头是《儒林外史》里夫子庙科举场的白墙黑瓦,身边是朱自清游过的秦淮河,登上城楼可以看到李白笔下的凤凰台,穿过小巷就是刘禹锡叹过的乌衣巷……这种文学和当下生活的交互体验,是很难得的,可以给普通人一种文学的现实感。”陆远认为,这也应该是打动组委会的重要一点,这座朱自清笔下的“古董铺子”,从古到今,都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
对于南京的此次入选,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胡阿翔在采访中表示,南京的城市历史和山水风貌,因为从古到今自成一派——“金陵怀古派”,而深受诗人和文学家的“独宠”,这种优雅、寂寞、饱经沧桑的文学气质也深深融入了南京城市的气质中去,让南京得以从众多中国城市中“独树一帜”,成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学之都”。
延伸阅读
本地作家为南京做传,“金陵王气”在他心里是啥样?
提到南京,不知怎么有种悲凉由心而生。在近代史上,南京这座城市地位突出,因名气、地位所导致的灾祸也接连不断。南京在历史上虽然与洛阳、西安、北京并称为东西南北四大古都,但是南京和其他都城相比一直像个避难所。
自古便传说南京有“金陵王气”,但是除了割据政权似乎只有明朝和民国才把这里当作首都,而且时间也非常短暂。只有逃难和迁都的时候人们才会想起南京。当一切都好的时候,南京这个地方就会被猜忌、打压。
恢弘庞大的城市和波澜壮阔的英雄人物一直是国人喜欢讲述的题材,而南京这种带着淡淡的忧伤的城市,却是文人墨客的最爱。明清时期南京作为陪都,拥有一套和北京一样的政府班子,这个班子里大多是因为政治斗争失势的文人士大夫。他们最终落了个清闲职位,只能成天读书、研究学问,再加上当时南京所在的江南省是科考大省,读书好学之风一直在江南地区风靡。
最近一本《南京传》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作者叶兆言1957年生于南京,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在中国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文章多以南京为背景,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当你提到南京的作家时,叶兆言会是你想到的第一个名字。他是读者公认的写南京最多也是最好的当代作家。
至于为什么要写《南京传》这本书,叶兆言说:“平心而论,国内恐怕还找不到任何一个城市,能像南京一样清晰地展示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南京这个城市,就是回忆中国的历史。”这次南京不再作为叶兆言小说中的背景,而是做了主角,通过这个主角身世的兴衰起伏,述说中国的历史。叶兆言从三国时期开始讲起南京的身世。
叶兆言认为写南京没必要从南京猿人写起,资料不是那么齐全,用七零八碎的资料拼凑出来,不如从六朝有着完整、系统的历史记载时期开始写。在三国之前南京没什么名气,在江苏境内苏州、徐州等城市的知名度远高于南京,那时将南京称为城市都十分勉强。直到东吴在此定都,孙权在此登基称帝,南京才有了它的历史地位。
赤壁大战前,东吴为了备战将首都选在镇江。赤壁大战战胜了曹操,因此镇江也就成了东吴的福地。但孙权并没有将镇江定为国都,而是西移到了60公里外的秣陵,将此地改为“建业”以表决心,“建业”就是现在的南京城。这时候东吴的整体战略是西进,所以选择了南京。之后孙权还曾把国都放在今湖北鄂州,更加靠西。本来选择南京是临时的决定,后来公元211年,最终孙权决定把国都定在南京。之后几代人都想西进,但都没成功,东吴在南京扎下了根,再也没有移走。所以,在作者看来自公元211年南京便诞生了。
之后整个魏晋南北朝,南京都是作为南方政权最主要的都城存在。隋朝在统一战争中派兵打下最后一个政权陈朝后,隋文帝杨坚下令毁掉整个南京城。所谓的“金陵王气”一直被执政政权所防范。南京城自建立以来,遭到了第一次毁灭性打击,宫殿楼台全被拆毁,城内的建筑物都被推倒,六朝的繁华瞬间烟消云散。在行政级别上,南京从东南的首善之都,南方最大的城市,降格为普通县城,此后三百年南京未曾恢复元气,在整个唐代鸦雀无声。当河北三镇节度使与朝廷分庭抗礼时,南京只能躲在东南角落里,默默地建设自己。
历史上除了隋朝灭陈颇为残暴,大部分政权更替,对本地百姓并没有太多滋扰。蒙古人夺南京、朱元璋改应天、朱棣靖难之役,清朝“扬州十日”、“江阴屠城”,旁边的南京一点事也没有。中国很多城市都遭受过毁灭性的打击,兵荒马乱的日子也多,似乎南京人也没觉得特别。直到清朝,太平天国来了,南京人才感受到南京这个地方风水确实不好,厄运是从天而降。
叶兆言在《南京传》中讲述了两次南京城的大灾难,一次是隋灭陈朝,另一次就是太平天国运动。被称为“长毛”的太平军,自武昌决定了以南京作为“小天堂”的目标后,顺江而下,不日便到达南京。南京人汪士铎的《汪悔翁乙丙日记》中记载:“登三山门望之,自城外至江东门一望无际,横广十余里,直望无际,皆红头人。”久未经战乱的南京人哪里见过这种场面。太平军以绝对的人数优势对南京完成了合围,南北两路水陆并进,同时攻城。太平天国时的战争已经不完全是冷兵器战争了,大量火器的使用,一声令下就万炮齐轰。大炮没有瞄准系统,一炮不知道打到哪里,这可苦了南京的百姓。旗人占领南京城后,专门划出一块地方并筑上城墙,形成一座城中城,将满汉隔离。太平军打下南京城后,把视为“清妖”的旗人如猪狗般屠宰,无论老幼妇孺,城中城内的两万旗人被斩杀殆尽。
太平天国在南京的十年是南京人最为痛苦的十年,自始至终伴随着战乱。市民被应召入伍,不分男女老幼都得为太平天国服务。每当有战事,这些刚加入太平军的南京新兵往往被安排在部队最前面,负责冲锋送人头。因为太平天国不允许私产,战事又频繁,生产全部荒废。城外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像钳子一样牢牢夹住了南京,南京的百姓过得非常压抑。
北望王师,1864年曾国荃带领湘军终于打到了南京城下,市民以为朝廷来解救南京了。但万万没想到城破之日又是一场噩梦。湘军破城后,在城内大肆烧杀抢掠,太平军破城时南京人被当成清人屠杀,湘军破城时南京人又被当成太平军,火全撒给了南京人。秦淮河尸体堆积如山,房屋宫殿皆被焚毁,湘军到处搜刮金银财宝,甚至比太平军攻入南京还残暴。疯狂劫掠对南京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一年后,李鸿章到南京接任两江总督,不由得感慨:“无屋、无人、无钱,管葛居此,亦当束手。”满目残垣断壁,田宅多成瓦砾,人民饥寒交迫,即使是管仲、诸葛亮也不知道该怎样让南京恢复正常。三十年后再看当时两江总督张之洞的奏文,还能看到南京破败的样子,在《南京传》的描述中,可见太平天国对南京造成的伤害有多大。
此后南京的厄运并没有因此停止,而是跟随中国的政局继续震荡着,不过它一直是中原人心目中最有安全感的城市。它悠长的历史见证了王朝的兴衰,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南京在历史上多次接收北方移民,传承了很多中原已经遗失的文化习惯,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标志,在融合中产生了南京味道。
标签: 乌衣巷
最新推荐
更多>